眼鏡是米糠做的 邦協塑膠創造綠金



眼鏡是米糠做的 邦協塑膠創造綠金

傳統產業要如何不變成夕陽工業,創新就是最重要關鍵,邦協塑膠廠,過去只是塑膠粒子與染色工廠,但隨著時代演變、成本上揚,他們選擇大膽創新,引進各式環保素材,其中米糠與塑料緊密結合,還能製成眼鏡、酒瓶與手機殼,但要克服的就是米糠燃點低、濕氣高以及蟲蛀問題,因此他們花了3個月時間讓生產線停工,損失近千萬。

倒入摻著米糠的塑料,機器運轉著。邦協塑膠業務副總簡昱熙:「有些固定的比例,但如果超過一些比例它就會有些…塑料做出來就會不行。」

明明該進垃圾場,台東池上米糠卻出現在邦協塑膠廠中,空氣中瀰漫著淡淡蘇打餅香氣,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?邦協塑膠業務副總簡昱熙:「因為米糠附著在塑料上面,在表面上,所以摸起來會有點凹凸不平。」

粉碎料經過混煉,成了宛如米苔目般的長條狀,經過水的冷卻後,再切割成小顆粒,這造粒過程,正是米糠變身眼鏡等各種配件的關鍵,原來塑膠也能很環保,但這過程可不簡單。

因為米糠容易遭蟲蛀,不到一個禮拜蟲害現身,加上米糠燃點低,模組機具高溫200度是考驗,但最麻煩的就是濕度了,稻穀飽含水氣,不易塑型,米糠比例不能超過10%。

邦協塑膠業務副總簡昱熙:「就是一直試,土法煉鋼,就是一直試,然後找很多書,找塑料它的物性是怎麼樣,怎麼樣結合,然後溫度上的管控。」

每個機具模組都不能有水氣,否則生鏽就沒戲唱,4、5套模具因此遭殃,3個多月生產線動不了,少說損失近千萬,只為了困難重重的研究過程,但邦協第二代簡昱熙卻勇於求變,大膽引進米糠環保素材。邦協塑膠業務副總簡昱熙:「埋頭在這邊,幾乎睡在工廠,3、4個月,就才有一點點成果。」

米糠變身成酒瓶,裡頭隱約看得到米糠蹤影,還有這手機殼,不同米糠製成,顏色也不同,如果是燒成灰燼的米糠,就是原色灰色,如果是粗的米糠纖維,原色帶點土黃色,如果是細的米糠纖維,摻入了白色塑料,顆粒幾乎快看不到。

但最讓人驚豔的莫過於眼鏡了,燒焦的米糠呈現黑色,點綴在塑料中,光是這眼鏡一個月訂單就有4千多支,已經成立將近10年,邦協塑料轉型成功,董事長陳璉期讓傳統產業復活。

邦協塑膠董事長陳璉期:「大環境景氣真的很差,然後油電又雙漲,造成我們經營很困難。」記者:「所以不得不轉型?」邦協塑膠董事長陳璉期:「對,所以一定要轉型,品質一定要提升。」

原本邦協也只是塑膠粒子與染色工廠,市場認為技術純熟,卻忽略時代演進,尤其隨著成本上揚,人工難尋,邦協卻能在一片哀鴻遍野中,年營收持續上揚,超過3億元。

邦協塑膠董事長陳璉期:「營收當然成長了很多。」記者:「大概有幾成?」邦協塑膠董事長陳璉期:「大概成長3成以上。」

為了不讓傳統產業成為夕陽工業,邦協塑膠結合綠金,就像塑料與米糠,兩種截然不同物性的原料緊密結合,創新可以讓不可能變為可能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